飛行演進 | 1903~一戰二戰 | 50年代~60年代 | 70年代~80年代 | 90年代~現今 | 年表

 

實現飛行夢想

        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藍天,是人類的美好夢想。 1903 年 12 月 17 日 ,人類終於第一次飛上了藍天,美國的萊特兄弟完成了人類首次持續的、可操縱的動力飛行。這一天,他們的 “ 飛行者 ”1 號,第一次由弟弟奧維爾駕駛,飛行了 37公尺,留空時間 12 秒;最後一次由哥哥韋伯駕駛,飛行了 260 公尺 ,留空時間 59 秒。

   在 “ 飛行者 ”1 號上,發動機透過鏈條帶動兩具直徑為 2.59 公尺 的推進式螺旋槳。它們的效率為 0.66 ,已接近于現代的定距螺旋槳水準。不過,近期國外的實驗證明,萊特兄弟的 “ 飛行者 ”1 號是嚴重俯仰不定的,現代飛行員若不依靠人工穩定裝置是沒有人敢駕駛這樣的飛機上天的。這更增加了人們對萊特兄弟過人的勇氣和高超的本領的敬仰。

空中戰鬥興起

       正如同任何科學技術都首先應用於軍事一樣,飛機一誕生,便在戰場上廣泛應用,成為戰場的 “ 殺手 ” 。 1914 年 7 月 28 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年 8 月 3 日 ,德國飛機轟炸法蘭西的呂內維爾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飛機對城市的空襲。當年   10 月 5 日 ,法蘭西飛行員約瑟夫 • 弗朗茨中士和他的機械員路易 • 凱諾配合,在空中擊落一架德國的飛機,首開以飛機擊落飛機的記錄。當時法蘭西著名的特技飛行員羅朗 • 加羅斯提出︰應該將機槍固定在機頭前方,沿飛機縱軸發射,這就形成了戰鬥機的纏鬥概念,並一直沿襲至今。 1915 年,德國委托荷蘭發明家安東尼   • 福科爾研製成功機槍與螺旋槳的協調裝置。裝有這種協調裝置的福科爾 “ 艾因德科爾 ”E 型飛機接連擊落協約國飛機。協約國飛行員把這段經歷稱為 “ 福科爾災難 ” 。

   一戰期間,各參戰國共生產了 18.4 萬架飛機,飛行速度超過 200 公里 / 小時,飛機性能比以前提升約一倍。

 

支援IE5.5以上版本瀏覽 建議解析度設定1024x768 pix
Copyright 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
網站設計:Chen